当前位置:首页 > 民俗 > 民间工艺 > 正文

中国十大国粹——刺绣

2024-02-29 15:08:46  来源:网络   热度:
导语:一、锁链绣锁链绣针法的基原是结点,因其以弧圈的针迹构成锁链状的纹饰,故名锁链绣针法。按《说文解字》注:锁,似环相句(勾)连也,今谓...

中国十大国粹——刺绣

一、锁链绣

锁链绣针法的基原是结点,因其以弧圈的针迹构成锁链状的纹饰,故名锁链绣针法。按《说文解字》注:“锁,似环相句(勾)连也,今谓之链,昔为之锁”。锁链绣基本结构是用针线结圈拉长成单链状的连接形态。如《列子·汤问篇》载:“詹何以独茧丝为纶,芒针为钩”。这是说詹用芒(细)针引丝线绣制绕曲的钩形纹。在商周出土的绣品得到印证。如陕西宝鸡茹庄西周墓出土的卷草纹锁链绣、河南信阳黄国春秋墓的双钩窃曲纹锁链绣,其锁环宽0.5mm,环长0.8mm。战国时,锁链绣发展了多排并列绣纹构成复杂的动物和花卉纹饰。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花冠凤纹绣、龙凤虎纹绣等实物,其环状宽为0.4mm,环长为0.6mm。为表示动物块面花纹、色彩效果,采用了三排、五排条纹,有的多达21条链纹,真是绣艺精,形象美。

环籽绣针法结构与锁链绣有所不同,是以点圈结构突兀纹见长。一般用于“点睛”和花蕊细部,上述楚墓的“虎睛”是用敷彩点睛的。环籽针法是秦汉时发展起来的。首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方棋纹绣料。这种以线环绕结堆叠的结构纹饰,比锁链绣纹更突出,使一个个方棋纹极富立体效果。汉唐时,又创新发展了打籽针绣花蕊、眼睛,接圈针、辫子针纹绣边框和叶脉、枝干,还有锁扣针、勾扣针绣等多种针法,使绣纹具有逼真的形象风格。

中国十大国粹——刺绣

二、齐平绣

齐平绣针法的起源是缝衣的线条纹。因其以平行(直平、横平、斜平)直线的针迹构成条状块面的纹饰得名。这种针法,在古籍中已有记载。《释名·采帛〉:“绣,修也。纹修修然也”。刺绣的“修修纹”是什么?曾令经史学家不得其解。按《集韻·正韻〉:“修,饰也。茸理也”。《说文解字〉:“茸,茨也”。布地蔓生长。这说明“修纹”象茸理的蔓条纹饰,它正是齐平绣针迹所形成的线条结构特征的平铺修饰。齐平锈的毛绣实物最早在新疆哈密五堡西周墓(公元前1000年)出土的红褐地上,用白、黄、蓝、粉绿四色合股毛线,分别以平针绣出小三角形堆砌的几何纹。

丝绣先从钉线绣针法结构来看,它是用条状线,按纹样设计后,在每一分段的区间上,以针线钉于(骑马)条线的两旁,固钉于丝质底料表面,形成钉线花纹。故钉线绣针法,应是齐平绣的铺纹内容。实物首见于湖北望山沙冢楚墓出土的石字纹锦表面上,由绣匠先将双股投影宽度为1mm的深棕色绣线,铺成波浪纹,波峰谷之距为8mm,再用棕色线分段骑马钉固于石字菱纹锦的表面而成。这就是“锦绣合壁”的最早实物佐证。

刺绣的两种基原针法是:锁链绣针法是模仿渔网结点的弧圈结构形态;齐平绣针法是以缝衣针迹线条纹饰特征为基础。锁链绣针法首见于商周出土的刺绣实物残迹,单链形状较大,纹饰粗犷。战国楚绣,锁链形小而密,多排绣出生动的动物、花卉纹饰。开口锁链针、环籽针、结籽针、接圈针、辫子针、勾扣针等是它的发展。齐平绣针法在楚墓出土石字纹锦绣上发现,开创了“锦上添(绣)花”的先例。汉唐后的铺纹针、抢针、掺针、刻鳞针、旋针等数十种变化针法,均是它的传统技艺创新硕果。

转载申明:雷京小常识网,欢迎分享,转载请注明出处!